材料学院现有本科生1065人,研究生98人,教职工64人,其中专任教师49人。学院党委有党员208人,其中教工党员46人,学生党员162人;设有7个党支部,其中教工党支部3个,学生党支部4个。近年来,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,学院党委围绕教学、科研中心工作,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,着力营造“四种”氛围,鼓舞斗志,凝心聚力,引领助推学院发展。
着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。心情舒畅、精神愉悦的氛围是合作共事的沃土。学院党委不断完善党政工作运行机制,明确党政职责,党委负责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,围绕学院中心工作, 管思想、管干部、管人才、管政策, 参与讨论和决定行政工作中的重大事项;行政负责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、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。不断建立健全院务工作集体决策制度,以制度管事,对事不对人,对于学院重大事项,必须充分沟通酝酿,形成决策民主的长效工作机制,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彼此尊重,相互支持,配合默契,运行高效。学院党委要坚持密切联系师生,积极主动排除教职工教学、科研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坚持教职工生病探望、生日祝福、每周组织体育锻炼等,增进了解,加深友谊。
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。学院党委能从“党管人才”的要求出发,以“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, 把优秀人才培养发展为党员, 把党员人才培养成教学、科研和管理队伍的骨干”为目标,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心。坚持学院中心组、全体教工大会、学生党支部大会三类学习制度,全体教工大会两周1次、学生党支部大会两周1次、教工支部和教研室活动在一起,基本坚持2周1次,中心组学习会每个月1次,通过学习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学校的决定决议及时传达到师生,把好拧紧思想上的“总开关”。坚持围绕中心,聚焦主业,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的意见建议,通过教学法互动交流、科研条件建设、科研项目申报、学科带头人选聘、实验室建设、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开展切实整改,为师生搭建更好地发展平台。2013年以来,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。实验室投入经费600余万元。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3项。协办国内列届学术会议1项。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为36%。新增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,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人,新晋教授 2人,副教授5人,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%左右。
着力营造教授治学的氛围。学院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,扎实推进依法治学,加强学术规范建设,营造自由开放、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。2014年11月,学院根据学校章程有关学术组织的有关规定,制定了教授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。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,实质性开展工作,切实发挥学术事务的咨询、决策功能,在发展规划、学科建设、学术水平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去年年末,学院制定绩效工作改革方案时,工作组成员近20人,占到全院职工的1/3,其中60%以上的成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,充分听取专家教授在学院重大事项中的意见建议。
着力营造民主公开的氛围。学院坚持公开民主,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、公开透明、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整改,学院完善了党政班子议事规则、三重一大、院务公开制度等制度,并和学院其他制度一起形成了制度汇编。学院不断加强信息公开阵地建设,在学院楼安装了电子屏,去年暑假对学院网页进行了改版更新,搭建了学院微信平台。在工作运行中,学院先后就岗位聘任、财务运行、制度建设、津贴分配、先进评选等事项进行公开。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,坚持发展前公示群众意见较大的不发展,10年来,坚持党员“亮明身份”制度,在宿舍建立党员墙,并定期在班级和支部进行述责答辩,接受监督。
两年来,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被评为全省和全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;学院被评为文明院(部)、学生工作先进单位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、考研工作先进单位,学生支部连续被评为特色党支部,1人被评为“张丽莉”式的优秀教职工,2人被评为校优秀教师,2户职工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。